- 陈秉智;郭明达;臧兰兰;阎帅;初彦彬;水超越;张旭;
镁合金车体在密度、强度等方面比铝合金车体更有优势,但其弹性模量较小,导致整备状态下一阶垂向弯曲频率不能满足要求。根据车体整备状态下一阶垂弯模态振型图,首先设计了车体结构改进措施,包括增加内端墙、改变车下设备悬挂为弹性悬挂、扩大弹性悬挂吊点横向跨距、增加吊点数量、缩小侧墙窗户等。随后,通过尺寸优化调整车体板件厚度,进一步提升车体一阶垂向弯曲模态频率。优化后,车体质量仅增加0.05t,而一阶垂向弯曲频率提升至10 Hz(增幅为36.6%)。
2025年03期 v.46;No.219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34 ] |[阅读次数:0 ] - 谢素明;张乾;王彦翔;薛宁鑫;
利用超单元和结构优化相结合的技术,对动车组复合材料车体承载部件进行强度优化。首先,根据复合材料承载特点和力学特征,建立某动车组复合材料车体强度分析有限元模型。其次,在EN 12663-2014标准静态载荷工况下,车体碳纤维侧墙的最大蔡-吴失效因子仅为0.120,表明结构强度存在较大冗余。最后,通过超单元建模技术,以侧墙柔度、质量和铺层顺序为目标函数,以质量分数、蔡-吴失效因子和应变值为约束条件,对侧墙铺层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佳的铺层顺序为[45°/-45°/45°/-45°/0°/45°/-45°/90°/90°/0°/90°/0°/45°/-45°]_s。优化结果显示,侧墙质量减少24.2%,最大蔡-吴失效因子提升至0.278,在满足车体静强度要求的同时,有效减少强度冗余。
2025年03期 v.46;No.219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8K]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0 ] - 何永明;赵利元;隋胜春;
为研究汽车超高速行驶时的侧风安全性问题,运用Fluent和CarSim联合仿真方法进行分析。基于汽车风洞原理构建Fluent仿真模型,模拟4~8级侧风工况下不同车速的行驶环境,检测车辆所受气动力,构建安全判定模型计算汽车侧滑概率,判断汽车超高速行驶时的气动安全性。利用Fluent仿真结果在CarSim中构建动态仿真模型,得到汽车超高速行驶时不同等级侧风下的侧向位移。首先确定驾驶员反应时间,进而判断侧向位移的最大值发生时刻,再通过计算得到侧向位移的安全阈值并评估仿真结果。结果表明,侧风对超高速行驶汽车影响显著,当侧风等级为4~8级时,汽车的速度分别低于143、135、113、97和83 km/h才能够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2025年03期 v.46;No.219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2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0 ] - 鲍君华;林嵩;
为了提高柴油机气缸盖水压试验的缺陷检测精度,引入声发射技术并进行声发射特性仿真。首先,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气缸盖火力面进行水压试验应力仿真,以确定声发射特性仿真中声源函数的幅值;其次,在COMSOL软件中建立声发射仿真模型,通过设定声源函数、网格尺寸和仿真时步等条件,对气缸盖火力面进行声发射特性仿真,不仅揭示了弹性波的传播规律,还通过检测点的位移-时间曲线计算出弹性波的传播速度,侧面验证了COMSOL模拟声发射弹性波传播的可行性;最后,对测量点的位移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结合灰铸铁板的频散曲线,确定弹性波传播过程中的主要频率及模态,从而为缺陷类型识别及尺寸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46;No.219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靳世英;朴思扬;聂春戈;李向伟;张文龙;朴明伟;
为破解铁路货车散料运输的刚柔耦合仿真技术难题,采用实体单元及边界共节点处理技术模拟散料煤,23 t轴重运煤敞车以80 km/h直线运行的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运维实践的充分验证。在AAR5级谱激励输入下,钩缓冲击座周边焊缝的最短寿命仅有153万km,而扭曲叠加谱则迫使满载车体结构扭曲,刚柔耦合疲劳损伤评估表明:钩缓冲击座附近发生塑性损伤。对于关键焊缝,组合结构应力的最大循环幅值高达662 MPa,远远超过屈服极限。相应的von Mises应力也具有≤2 Hz的低频敏感响应特征,这与AAR/TTCI的观点一致。因而这一塑性破坏可以定性为超常低周疲劳损伤问题。在遵循固有的刚柔耦合关系前提下,刚柔耦合疲劳损伤评估新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工程实践亟待解决的疲劳损伤难题。
2025年03期 v.46;No.219 79-8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3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0 ]